记者缴翼飞实习生林润北京报道
8月20日,“打造特色产业名城汇聚高端要素资源”交流研讨活动在北京举行,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工新智库、“学习强国”学习平台在会上共同发布《2024年产业名区、产业名县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》(以下简称“《研究》”)。《研究》显示,当前产业名区、名县呈现“头部引领”的梯队分布格局,品牌影响力分布区域分化较为明显。
工新智库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年底,全国58个“千亿县”以全国1.17%的陆地总面积,贡献了全国7.39%的GDP,超10%的规上工业企业产值、超7%的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其中,长三角地区独占33个,占全部“千亿县”的56.89%。全国143个“千亿区”以全国0.96%的陆地总面积、贡献了全国20.79%的GDP、超24%的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东部地区首次突破90席。其中,粤港澳大湾区占据25席,以全国0.41%的国土面积,贡献了全国超6%的GDP,经济密度高达5.76亿元/平方公里。
图:产业名区评价结果
图:产业名县评价结果
根据《研究》显示,东部地区在我国产业名区、名县的区域分布上仍然占据较大优势。评价结果前100位产业名区与前100位产业名县中,东部地区独占140席。其中广东和江苏在产业名区方面均占21席,产业名区数量并列第一;江苏省在产业名县方面独占23席,产业名县数量排名第一。
《研究》显示,我国产业名区、产业名县呈现“东强中壮西进”的区域分布格局。在评价结果前100位城区和前100位县域中,东部地区占140席,包括70个城区和70个县域,总计占比70%。中部地区占36席,包括14个城区和22个县域,总计占比18%。西部地区占22席,包括15个城区和7个县域,总计占比11%。东北地区仅占2席,总计占比1%。
在产业布局方面,东中西部地区也呈现明显差异。东部地区城区特色产业布局以高新技术产业、先进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为主,占比达到35.2%,县域特色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导,电子信息、纺织服装和机械制造最为突出。中部地区城区特色产业则以汽车制造和商贸物流两大产业最为突出,均占30.8%,县域特色产业以冶金、纺织、陶瓷等传统工业为主。西部地区城区特色产业以装备制造业、特色资源产业为主,县域特色产业呈现出资源依赖特征,以能源、棉纺织和食品加工为主,煤炭产业占到西部县域特色产业的57.1%。
《研究》显示,在产业品牌影响力方面,评价结果前50位城区普遍优于前50位县域,广深地区城区产业品牌影响力普遍优于其他地区,江浙地区县域产业品牌影响力普遍优于其他地区。
《研究》指出,在产业名区、名县内部,均形成了各项指标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第一梯队,与后续梯队发展程度差距较大。城区第一梯队产业发展以创新引领力为主导,品牌影响力次之;县域第一梯队产业发展则以产业竞争力为主导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、研究员叶振宇表示,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困难,政策偏向大城市导致要素流失,保供粮、保生态等任务带来政企负担等挑战。未来打造产业名区、名县,需重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,做好场景创新等举措,政策制定则应在优化服务、塑造良好发展环境、抓紧区域特色等方面着力,力求实现产业有链群、县城有品质、人才有前途。
着眼实处,叶振宇建议产业名县、名区发展高标准高起点发展产业园区,推进县域更新和改造升级股票期货配资网站,加大优质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,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和人才购房落户,并采取多元举措减轻地方财政压力。